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追踪 >> 内容

一场胆囊手术的悲剧:家属心中的不舍与对公正的期盼

时间:2025/6/25 21:37:21 点击:

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近日,一场原计划的微创胆囊切除术,最终以患者杜古尔·吾其加甫跳楼身亡的悲剧收场。这起发生在和布克赛尔县人民医院的事件,不仅让一个大家庭陷入无尽的悲痛,更引发了社会对医疗知情同意、病历管理及医疗安全保障的深切关注。

手术突变:微创到开腹,疼痛如影随形

杜古尔·吾其加甫先生,一名即将退休的健康男性,因体检报告显示胆囊结石,慕名和布克赛尔县人民医院援疆医生的良好口碑,于2025年3月24日入院,原计划接受腹腔镜下的微创胆囊切除术。他本以为这将是一次轻松的介入,如同身边朋友一样,术后几天便能康复出院,便由朋友陪同就医并指定为紧急联系人。

然而,3月27日的手术却在进行两小时后急转直下,当手术中需变更方式时,医生仅向身处病房的朋友进行了口头“通知”。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任何书面说明,也没有征得患者或直系亲属的正式签字同意,便将一场“微创”手术变成了腹部切口长达24厘米的“大手术”。

术后,杜古尔·吾其加甫先生从麻醉中清醒时,看到自己腹部那道触目惊心的长长切口和引流管,他震惊了。原以为的微创成了这般模样,巨大的落差瞬间击碎了他对术后康复的期望。随之而来的,是刀割般的剧烈疼痛,以及持续的腹胀。他描述那种疼痛并非短暂的阵痛,而是持续不断的、深及脏腑的折磨,仿佛整个腹腔都在被撕扯、膨胀。

从3月28日起,疼痛如影随形,甚至愈演愈烈。杜古尔·吾其加甫先生自述腹部切口剧痛难忍,肚子也胀得滚圆,同时伴有发热,切口处大量渗液,引流管甚至因此脱落。他无法理解,明明是术后“恢复良好”的病历记录,为何自己却承受着如此巨大的身心煎熬?

转院被拒,精神崩溃:生命的最后时刻

面对杜古尔·吾其加甫先生日益加剧的痛苦和绝望,亲属于28日、29日、30日多次向院方提出转院请求,希望寻求更专业的救治,然而每一次都被医生以各种理由拒绝。亲属清晰地记得,尽管患者疼痛等级已明显提高,但医院的护理记录中仍不时出现“疼痛缓解”等字样,与患者实际感受大相径庭。止痛药物的使用并未能有效缓解其痛苦,麻醉交接记录中“患者自评疼痛等级”一栏甚至空白,这些细节都让亲属感到费解与不安。

尤其在3月30日,杜古尔·吾其加甫先生的切口渗液愈发严重,引流管脱落后,医生尝试重新塞入却未能成功。切口处不断渗出大量液体,用去的纱布越来越多,疼痛也随之加剧,彻底击垮了他的精神防线。在巨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绝望的双重打击下,当天晚上9点多,他做出了令人扼腕的举动——从病房窗户跳楼,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家属在门外焦急等待,却对抢救过程一无所知。最终,医生宣布了死亡。而令人震惊的是,在患者离世后,亲属竟然发现医院的查房记录中,医生在3月31日仍在记录“人很好”的字样,这种“事后查房”的行为,让亲属对病历的真实性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病历疑云重重,合法权益之路寸步难行

杜古尔·吾其加甫先生离世后,亲属的合法权益之路充满了波折。医院以没有尸体暂存条件为由,要求亲属尽快将逝者带离。在3月31日,病历在卫健委、医院和家属三方见证下进行了封存。然而,在4月1日家属再次申请复印病历以供医疗事故鉴定时,却遭遇重重阻碍,并发现封存后的病历内容与最初核对时存在差异,疑似遭到调换或篡改。更令人担忧的是,封存病历竟由医务科主任李某个人保管在无监控的办公室,严重违反了病历管理规定。

在寻求医疗损害鉴定的过程中,家属遇到了程序上的困扰。无论是向卫健委咨询,还是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得到的回复总是要求先进行起诉或先进行鉴定,这样的情况导致近十天的时间被耽误。直到4月10日,事件才得以进入医调委。而逝者的遗体,直到4月18日才得以入土为安,这对于遵循“七日内下葬”习俗的蒙古族家人来说,无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亲属在此次事件中,反映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多项不当行为:包括在手术方式变更中知情同意程序缺失、病历记录不准确甚至可能存在不规范、阻挠病历复印以及封存病历管理流程上,未能满足亲属合理需求。同时,他们也对医院在患者出现极端痛苦和精神崩溃时未能及时转院或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及病房安全保障的缺失提出质疑。

社会的追问:谁来保障患者的权益?

杜古尔·吾其加甫先生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大家庭的悲痛,更是对当前医疗安全体系和患者权益保障的深刻拷问。为何一场本应带来健康的微创手术,最终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收场?为何患者在极度痛苦中多次求助,却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

此次事件折射出医疗领域在知情同意制度执行、病历管理的规范性问题,以及医疗矛盾处理机制的有效性。亲属迫切希望能够还原事实真相,彻查病历的真实性,追究此事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呼吁改革医疗矛盾处理机制,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一个本应救死扶伤、带来希望的医疗机构,为何在面对患者的巨大痛苦和家属的合理诉求时,显得如此冷漠和僵化?这起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社会各界都在等待一个明确的答案,以告慰逝者,也给所有关注医疗安全的人们一个交代。

来源:https://www.sohu.com/a/907360368_120141491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北京资讯网(www.zhudongjie.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宜昌省通管局

  • 北京资讯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客服QQ:501734467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