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作出了总体部署。显然,要落实这个纲要,就必须把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也因此,这些年来,科普教育日益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特色品牌。尤其对深圳这个以高科技发达著称的城市来说,青少年科普教育更是风生水起。截至2016年底,全市科普教育基地总数已达93家,创建了全国科普示范社区20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33个。通过委托学会等社团组织,去年共举办服务科技工作者各类活动200多场次,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000多场次,举办科普活动2500多场次。
具体到正在积极创建广东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大鹏新区来说,大亚湾核电站是推行科普教育的“近水楼台”。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创新引进社会资源多方参与,共同开展校外实践基地项目建设,实现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大鹏的科普教育呈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事实上,这些年来, “核电科普进校园” 活动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自2014年开始在大鹏新区试点教学,至今已搭建起教材编制、教师培训、课堂授课、实地参观体验相结合的完善科普机制。大鹏新区日前举行的奖教奖学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均参加过核电知识任课教师培训,并在宣讲核电知识教学中表现优异,获奖的学生则参加过“核电科普进校园”开课典礼及讲座。
当然,青少年科普不仅局限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上,更在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培养上。希望深圳的青少年科普教育能在这方面进一步发力。